5 电凝聚脱硅 电凝聚是利用电化学方法通过电极反应产生金属水合物凝聚剂,一定条件下可析出气泡,通过凝聚剂的吸附以实现聚沉,也可通过气泡的浮选来达到净水的方法。电凝聚常用于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除盐之前,不仅可以有效脱除二氧化硅,而且能除浊、脱色,还能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藻类和细菌等,对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也有一定效果。
有报道采用电凝聚对硅含量为44mg/L(其中离子态的硅含量37.5mg/L)的原水进行脱硅处理后,其出水硅含量可降至大约1~2mg/L的范围内。另外也有用电凝聚除硅,使硅酸总量由19.2mg/L下降至1.37mg/L,胶态硅酸由3.9mg/L下降至0.26mg/L的报道。某公司引进的一套蒸汽锅炉装置,其中的水处理工艺采用电凝聚除硅,原水溶解态二氧化硅5.5mg/L,胶体态二氧化硅1~2mg/L,处理后二氧化硅含量<0.05mg/L[8]。
在非深度除硅时,采用电凝聚法效果最为明显。在铝和电能消耗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使水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降低60~80。更详细更多的清洗水处理技术文章详细访问www.kailiclean.com凯利清洗,或者www.cleanw.com清洗水处理门户网在深度或完全除硅时,电凝聚法会大幅度增加铝和电能的消耗量,如含有二氧化硅40mg/L的河水在电流密度2mA/cm2时能完全除硅,但耗铝量高达50g/m3,耗电量达0.6kW.h/m3。
6 离子交换脱硅 将不同的离子交换床结合使用,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软化和除盐效果,而且也可以深度除硅,具有很高的处理深度。 在离子交换系统中,一级复床除盐出水二氧化硅含量可低于0.5mg/L,再经混床处理,出水的硅含量可以控制在0.02mg/L以下(依环境温度的不同在0.005~0.03mg/L的范围内波动)。我国电厂采用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可以将硅含量由给水3~10mg/L降至出水为0.005~0.08mg/L。其指标依原水性质和处理系统的特点而定。
美国纽约州电力煤气公司所属米利肯电站采用一种可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使全硅含量为3.47mg/L(溶解硅为1.04mg/L,胶体硅为2.43mg/L)的原水通过该系统的2台并联强酸型阳离子树脂交换器和2台并联强碱型阴离子树脂交换器,出水中全硅含量降为0.029mg/L,胶体硅为0,再经大孔阴离子树脂处理后,出水全硅含量可降至0.007mg/L。
日本专利公布了一种以氢氟酸饱和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水中硅酸的方法。将含有120mg/L硅酸(以二氧化硅计)的水通过该树脂,出水中硅酸含量可降至1mg/L以下。 一般认为离子交换系统对于胶体硅无脱除能力,因而需在此前采用预处理和预脱盐去除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以防止其污染树脂,降低处理系统的效率。
7 阻垢剂抑制硅垢的形成 硅垢阻垢剂是在用水系统中添加化学药剂以防止硅化合物从含有过饱和硅的水溶液中析出的方法。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延迟沉淀开始成垢的时间,使沉淀在成垢之前就随流体排出系统之外;使沉淀以悬浮状态存在,抑制其附着在管壁和设备上成垢;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完全抑制硅垢的形成。 近年来,国内外对硅垢的阻垢剂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配方,其主要的药剂组分基本上仍未超出现今使用的范围。阻垢剂总的发展趋向是向复合配方发展,而且要求耐温性能良好。虽然近10年来硅垢阻垢剂的试验室工作有了明显进展,但还不能认为是突破性的,大多配方在实用性上还有待改进。
8 其他的方法 日本专利报道了一种在系统内连续或间断地采用超声波振动来防止地热水结硅垢的方法。Wibowo等发现在高纯水制备系统中用紫外线和臭氧联合处理可以将胶体硅转化为溶解硅而除去。美国专利发明了用流态化的沙床作为晶核来沉积除去硅的方法。由于以上方法在工业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在此不予详述。
总之,在工业用水处理系统中,由于指标要求众多,对于硅化合物的处理不可能单独进行,需综合考虑给水中各种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的有害气体、离子的处理效果,以保证系统出水各项指标符合工业生产要求。一般而言,混凝处理的深度较低,很难将出水中硅化合物的含量降至1mg/L以下。假如用水系统水质要求较高,则需在混凝作业后安排反渗透、电凝聚或离子交换作业以提高出水质量。具体的水处理工艺流程需根据原水水质和不同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劣来选定。